白姓的來源比較復雜,有許多互無關系的支派。《元命苞》云:“炎帝臣有白阜怪義之子,為神農(nóng)通水脈,當為白姓之始?!边@是白姓的一支。
《新唐書·宰相世系》上說:“白氏出自姬姓。周太王五世孫虞仲封于虞(山西平陸東),為晉所滅。虞之公族井伯奚作為晉國伯姬的陪嫁奴隸到了秦國,后來得到秦穆公的賞識,受邑于百里,因號百里奚。奚生視,字孟明,古人皆先字后名,故稱孟明視。孟明視有二子:一曰西乞術,二曰白乙丙,其后以為氏?!卑滓冶暮蟠园诪樾?,形成了白姓的又一支。因春秋時的秦國建都于雍(今陜西鳳翔東南),故這支白氏起源于今陜西。白居易自述白氏先祖世系的《太原白氏家狀二道》說:“白氏羋姓,楚公族也。楚熊居太子建奔鄭。建之子勝。居于吳楚間,號白公,因氏焉。”此白姓是春秋時楚國公族的后代。
此外,傳說古代南方有個白民國,唐代在其地置白州(治所為今廣西博白縣),當?shù)厝艘缘貫槭?,也稱白氏。此即《姓氏尋源》所云“《逸周書》白民之國,今之白州,或有以地為氏者”。
白姓是中國的姓氏之一,源出有五:源自嬴姓、羋姓、出自以地名為氏、出自部落、出自改姓,白姓較好早源自嬴姓?,F(xiàn)在回、臺灣土著、佤、東鄉(xiāng)、苗等族均有白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