樂鈞(1766-1814,一說1816卒),原名宮譜,字效堂,一字元淑,號蓮裳,別號夢花樓主。江西撫州府臨川長寧高坪村(今屬金溪縣陳坊積鄉(xiāng)高坪村)人。清代排名較好文學家。從小聰敏好學,秀氣孤秉,喜作駢體文,利文20卷。弱冠補博士弟子。
乾隆五十四年(1789)由學使翁方綱拔貢薦入國子監(jiān),聘為怡親王府教席。嘉慶六年(1801)鄉(xiāng)試中舉,怡親王欲留,樂鈞以母老辭歸。后屢試不弟,未入仕途,先后游歷于江淮、楚、粵之間,江南大吏爭相延聘,曾主揚州梅花書院講席。嘉慶十九年,因母去世過分傷心,不久亦卒
白居易,字樂天白居易(772年—846年),字樂天,號香山居士,又號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鄭。是唐代偉大的現(xiàn)實主義詩人,唐代三大詩人之一。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,世稱“元白”,與劉禹錫并稱“劉白”。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,形式多樣,語言平易通俗,有“詩魔”和“詩王”之稱。官至翰林學士、左贊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陽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長慶集》傳世,代表詩作有《長恨歌》、《賣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