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的音節(jié)dōng
詳細(xì)釋義
〈名〉
(會意。表示時序終了,已進(jìn)入寒冷季節(jié)。四季中的排名較好季,即農(nóng)歷十月至十二月)
一年四季中秋春之間的季節(jié),天文學(xué)上認(rèn)為是從12月至3月,農(nóng)歷十月到十二月
冬,四時盡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我有旨蓄,亦以御冬。——《詩·邶風(fēng)·谷風(fēng)》
無冬無夏。——《詩·陳風(fēng)·宛丘》
冬者,五谷成熟,物備禮成。——《后漢書·張純傳》
又如:冬暖夏涼;冬釀(冬季釀酒);冬溫(冬天所害的一種熱病);冬計(寒冬的生計)
音節(jié):dong,
“冬”,普通話讀音為dōng。“冬”的基本含義為一年中的排名較好季,如冬季、冬天;引申含義為敲鼓聲,如戰(zhàn)鼓冬冬。
在日常使用中,“冬”也常做名詞,表示比較后面。
“冬”,初見于商朝甲骨文時代。較好早的字形是在一條繩子的兩端各打一個結(jié),表示“終了”的意思。后來陸續(xù)在金文、楚系簡帛、秦系簡牘、說文中發(fā)現(xiàn),“冬”字簡體版的楷書從《說文》演變而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