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上足:對學生的美稱。唐?王勃《彭州九隴縣龍杯寺碑》:"四上人者,并禪師之上足,而法門之較好也。"
2、門人:古代先生在家中教授的學生,故稱?!墩撜Z?里人》:"子出,問門人曰:‘何謂也?’曾子曰:‘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矣’。"
3、門生:后漢時親自授業(yè)的學生叫弟子,轉相傳授的為門生,也叫"門人"。《后漢書?賈逵傳》:"皆封逵所選弟子及門生為千乘王國郎,朝夕受業(yè)黃門署,學者皆欣欣羨慕焉。"
4、門下士:同門生。宋蘇軾《范文正公文集敘》:"若獲掛名其文字中,以自托于門下士之末,豈非疇昔之愿也哉?。?/p>
5、門徒:同門生。漢?王充《論衡?書解》:"世儒……位較好尊者為博士,門徒聚眾,抬令千里,自雖死亡,學傳于后。"
6、青衿:古代讀書人穿青領衣服,《詩經(jīng)》中有:"青青子衿"之句,后因以"青衿"代稱學生。唐?唐彥謙《送樊琯司業(yè)歸朝》詩:"黌室青衿盡,渠門火旗揚。"
7、學子:《詩經(jīng)?鄭風?子衿》:"青青子衿",毛傳:"青衿,青領也,學子之所服。"。鄭玄箋:"學子而俱在學校之中。"
8、學侶:原指學伴,后引伸為學生?!赌鲜?賀琛傳》:"年將三十,信事講授……彭城列溉為行事,聞琛美名,命賀相造。會琛正講,學侶滿筵。"
9、學徒:學生、門徒的合稱。《后漢書?鄭玄傳》:"家貧,客耕東萊,學徒相隨已數(shù)百千人。"今稱拜師學藝者為學徒。
10、學童:特指年幼的學生。
11、弟子:學生把老師當作父兄,故自稱"弟子",后亦泛稱學生?!墩撜Z?雍也》:"哀公問曰:"弟子孰為好學?"
12、桃李:《韓詩外傳》七:"夫春樹桃李,夏得陰其下,秋得食其實。"以后"桃李"稱學生,常用以稱譽其師培養(yǎng)學生之眾。唐?白居易《春和令火綠野堂種花》詩:"令公桃李滿天下,何用堂前更種花。"
13、高足:本指良馬。后稱高才學生為"高足弟子",省作"高足"。南朝宋?羊欣《宋古來能書人名》:"高陽許靜氏,鎮(zhèn)軍參軍,善隸書,羲之高足。"
古時稱書生,書童,秀才,狀元。在太學就學的生員皆稱太學生,國子生。學生也稱門生,授業(yè),高足。還可以芊芊學子,同窗,書生,桃李,門下,門人,門徒,門下士,門下客,門弟子等。同學,同窗,同門,同席,同門友,書友,學友,硯友。師兄弟,師姐妹,學姐,學長,年兄等都是同學之間的尊稱
1、學子即學生也,在學校學習的人或雖年長而仍在求學的人。
2、弟子即徒弟。如你對某種技藝有興趣,想要學習,那你就需要尋找明師,以弟子的身份拜師學藝。
3、門人,指門生;守城門的人。見《禮記·檀弓下》:“ 子思哭於廟,門人至?!?/p>
4、門徒是指求取知識學問的學生,或者是對有知識與德高望重的人,與學術界老師傳道解惑的稱呼。
5、門生指求取知識學問的學子與學生,或者是受到有知識與德望的人家與學術界長者授業(yè)之人的稱呼。泛指學生與弟子。
“學生”的別稱是:舍生、同硯席、同筆硯、同學、同窗、同門、同席、同門生、同門友、書友、學友、硯友等。學生是一種身份的名詞,具有學籍的人都統(tǒng)稱學生。學生一般指正在學校、學堂或其他學習地方受教育的人,而在研究機構或工作單位(如醫(yī)院、研究所)學習的人也稱學生,根據(jù)學習的不同階段,可以把學生分為:幼兒園學生、小學生、中學生、高等院校學生(大學生、碩士研究生、博士研究生)等等。